文︱陆弃国华通配资
世界的火药桶总是忙得不可开交,还没等上一场战火散去,新的冲突就接踵而至。也门胡塞武装和以色列最近互相对着干,袭击一波接一波,烈度不断升级,仿佛谁也不愿先把手里的火把放下。这场远离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战争,却把红海这条全球最重要的航道拖进了险境。商船战战兢兢,保险公司连夜调价,粮食和能源价格蠢蠢欲动,一场小小的擦枪走火,可能就能让整个国际市场心惊肉跳。
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的发言,像是一盆冷水,泼向正在升温的火苗。他没有拐弯抹角,直接点名胡塞和以色列,呼吁保持克制,别再玩命地往火堆里加柴。这不是说风凉话,而是赤裸裸的现实提醒:再这么打下去,大家都得被拖下水。红海航道每天有多少货轮来往?背后是多少国家的粮食、能源、工业品供应?胡塞武装如果把它当成“战场工具”,就等于把世界经济绑上火山口。而以色列的报复式打击,除了加剧仇恨,又能换来什么?
耿爽的话锋一转国华通配资,又把视线拉回到也门本身。这个国家的故事,早就从战场走进了人道灾难。粮食匮乏严重到历史新高,孩子们饿得连哭声都沙哑。战场上的枪炮声压住了求生的呐喊,但饥饿却不会停下脚步。中国呼吁国际社会拿出更多实在的援助,而不是嘴上说“关心”,手里却攥着算计。对于饥肠辘辘的也门百姓来说,一袋粮食比空洞的政治承诺更有意义。
然而,冲突不只发生在战壕里。20多名联合国人员被胡塞扣押的消息,更是让人瞠目。战争已经够乱了,居然连联合国机构都成了目标?这种行为不仅违法,更是挑战整个国际社会的底线。耿爽的表态掷地有声:这种事绝对不能接受,必须立即、无条件释放。这不是外交辞令,而是对规则的死守。若连联合国人员都不安全,那全世界还有谁能伸手去做调解?
中东的局势永远是环环相扣。也门、红海、巴以,一个接一个的火点,像连在一起的导火索。就在上周,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一份决议,是关于巴勒斯坦问题和“两国方案”的纽约宣言。加沙的战火已经燃烧近两年,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道悲剧。耿爽把这层背景点出来,意在提醒:如果加沙火焰不灭,中东就没有真正的宁静,也门问题更别想独立解决。换句话说,要想让红海平静,就得先让加沙降温。
在这一点上,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:尊重国家主权国华通配资,尊重国际法,政治谈判才是唯一出路。没有一蹴而就的奇迹,只有慢慢磨合的谈判。有人觉得这是“老生常谈”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每一次武力的升级,都是让解决之路更远。每一次错失谈判的机会,都是让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。政治解决听上去温吞,可这是唯一能拯救人的选择。
而现实的荒诞在于,战场上越打越狠,国际社会却像舞台上唱双簧:一边呼吁和平,一边在背地里输送武器;一边喊着人道主义,一边在油价上涨时暗暗偷笑。真正愿意把平民生命放在第一位的声音,显得格外稀少。耿爽在安理会的发言,没有华丽辞藻,却直击要害:停下来、谈起来、救人命。这三个词,胜过任何空洞的口号。
有人说,中方在也门问题上既没有驻军,也没有殖民历史,凭什么话能说得硬?偏偏就是因为没有私心,才说得响亮。对中国来说,红海安全不仅关系到全球贸易,也关系到自身利益,但中国没有想着趁火打劫。呼吁克制,不是站队,而是给局势留出口子。这份冷静,恰恰是乱局中最稀缺的东西。
战争往往是少数人的决策,却由无数平民买单。也门的孩子没有选择权,加沙的难民没有发言权,红海的商船船员没有决定权,他们只能在巨人博弈的夹缝里求生。耿爽的话,既是对交火双方的提醒,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拷问:到底是继续让仇恨吞噬未来,还是拿出勇气按下停火键?
中东的风暴,总有一天会停下。但在那之前,每一次呼吁、每一次坚持,都是在替未来守一盏灯。战争的炮火再猛烈,也掩盖不住对和平的渴望。世界需要的不仅是大国的博弈,更是大国的担当。中国给出的答案很明确:冷静、克制、对话。是否有人愿意听进去,考验的不是嘴上的外交辞令,而是行动里的诚意。
火药味弥漫的安理会会场上,耿爽的声音并不高亢,却格外清晰。或许正因为如此,才让人记住。中东的战火还没熄,但有人已经在提醒:别再把世界拖进深渊。
旭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