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出差近200天钱掌柜,远离都市繁华,常年坚守在艰苦生产一线;不善言辞,却用精湛技术和默默奉献诠释着责任与担当。
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采矿分院杜涛涛,被企业誉为“老黄牛”的技术骨干。采矿分院职工蓝航说,一提到杜涛涛这个名字,很多领导和员工马上就会想到那个来自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胖胖的、憨憨的、常常背着一个双肩包的小伙子。
“公司客户是非常认杜所的”
“踏实肯干,技术过硬,是能干活的老黄牛!”这是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对杜涛涛最朴实的评价。而这份过硬的技术,尤其体现在矿山安全的“顽疾”——冲击地压的治理上。
自加入采矿分院,杜涛涛便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从2010年起,他就开始负责新疆地区的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项目,一干就是十几年。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,他深入矿区一线,直面冲击地压这一重大灾害防治的挑战。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和矿压显现(如他早期参与的葫芦素煤矿项目,该矿冲击地压显现强烈钱掌柜,巷道变形严重,大能量事件频发),杜涛涛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,将团队先进的冲击地压防治理念和技术成果,因地制宜地应用于现场。
“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”——这是杜涛涛常对年轻同事孙如达说的话,也是他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。在同事孙如达眼中,杜涛涛是“办公楼里晚上最晚熄灭的那盏灯”的主人。他技术功底扎实,面对客户复杂的矿压条件和具体需求,总能“说到点子上”,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在冲击地压防治领域,他不仅是技术的应用者,更是积极的探索者和推动者。作为团队的核心骨干,他深入参与冲击地压相关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(特别是在坚硬顶板应力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),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工程实践,优化卸压工艺,提升防治效果。
这份责任心和专业精神,常常转化为超乎寻常的付出。孙如达回忆道,有一次为配合甲方准备一个关于新疆矿区冲击地压防治(尤其是宽沟煤矿工程实践经验)的重要讲座PPT,杜涛涛带着他和同事付强,熬了一天一宿,奋战到第二天清晨五点多,连烟都抽光了。恰逢领导一早来办公室,看到他们通宵达旦的成果,深受感动,直接送了他们一条烟。这份对工作的极致投入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,正是他赢得国能神华新疆公司高度信赖的基石——“新疆公司是非常认杜所的”。这份沉甸甸的信任,源自他十几年如一日的专业积累、对项目的深入把控以及为保障矿山安全所付出的不懈努力。
杜涛涛不仅自己技术精湛,还肩负起培养新人的重任。新人们继承了团队的“老黄牛”精神——正如在葫芦素煤矿项目中展现的那样。该项目是采矿分院多年后重新承接的冲击地压防治工程,意义重大。项目初期面临经验不足、事务繁杂(技术方案、数据分析、下井安检、工艺优化、人员协调管理等)等诸多挑战。杜涛涛接手后,事无巨细,一一妥善处理,最终项目顺利实施,成功控制了冲击地压风险,保障未发生安全事故,并成功签下后续二期、三期合同,为分院工程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对矿山安全有近乎执着的责任感钱掌柜
杜涛涛对矿山安全近乎执着的责任感,尤其是对冲击地压这类重大灾害防治的专注,与他特殊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。他出生在一个地道的“工人之家”,家在山区的农村。更让他刻骨铭心的是,父亲早年因在矿山工作遭遇工伤,丧失了劳动能力。家庭的重担从此落在了母亲一人肩上,靠耕种贫瘠的山地维持生计。作为家中的长子,杜涛涛深知生活的艰辛,也早早地扛起了家庭发展的重担。父亲的遭遇,在他心中深深埋下了对矿山安全的敬畏与守护的种子。亲眼目睹过事故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创伤,让他比常人更深刻地理解矿工安全的意义,也驱使他将学业专业倾注到冲击地压等灾害防治中,竭力避免悲剧重演。
“山东爷们,要扛得起这个家!”这份担当不仅体现在家庭责任上,更延伸到了他的工作中。他深知每一次技术方案的严谨、每一次现场检查的细致、每一次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,都直接关系到矿工兄弟们的生命安全。他常说:“我们搞技术的,不能光埋头干活,更要确保安全是底线。”
采矿分院副院长王传朋说,这份源自家庭、根植于心的安全使命感,驱动着他十数年如一日,在冲击地压治理的技术道路上精益求精,守护着矿山的平安。
自驱力很强,单位要为他解决后顾之忧
然而,长期奋战在条件艰苦、远离家乡的新疆项目一线,尤其是需要随时应对冲击地压等突发风险的矿区,意味着杜涛涛难以兼顾家庭。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差,对妻子和孩子陪伴的缺失,曾让家庭关系一度紧张。“媳妇一开始也不理解,顾不上家,吵过。”这份“大家”与“小家”的矛盾,也曾困扰着这位坚韧的技术骨干。
组织的关怀,如同及时雨,润泽了这个家庭。分院领导深知像杜涛涛这样长期出差员工的艰辛,特别是其家庭的特殊困难(父亲长期患病)。去年五六月间,分院领导利用出差山东的机会,不顾山路崎岖、雨天路滑,专程驱车一个多小时,辗转找到杜涛涛位于山区的老家探望其父母。领导与两位老人促膝长谈,详细介绍杜涛涛在单位的表现和成绩,让老人安心。
他们亲眼看到了这个家庭的朴实与不易:父亲病痛缠身,母亲辛勤劳作,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,坚韧而勤劳。老人家还特意让领导给儿子捎上自家种的二十多斤花生,这份沉甸甸的心意,让杜涛涛感动不已。
王传朋说:“对于杜涛涛这样自驱力很强的同志,我们就是要解决他们出差后家里的事、思想上的事。”
他说杜涛涛是千千万万扎根一线、默默奉献员工的矿山安全科技工作者的缩影。他以“老黄牛”般的韧劲深耕技术钱掌柜,在冲击地压治理这一关键领域攻坚克难,守护矿山安全;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“踏实肯干、技术过硬”的工匠精神,用“事就是一件一件办出来的”的朴素信念,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同事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车辉)
旭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